4月21日下午,在南華期貨和交通銀行聯合承辦、中信建投期貨協辦的2018第12屆中國期貨分析師暨場外衍生品論壇大宗商品分論壇上,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煉化市場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石油市場所副所長陳蕊表示,隨著國際原油供應的逐步縮緊,2018年價格仍有上漲空間。
在陳蕊看來,受全球經濟繼續復蘇提振,2018年原油需求持續向好。不過,鑒于2016、2017年原油價格較低,由價格拉動的需求可能有所下滑,2018年原油需求增量預計低于2017年。
而供應方面,OPEC沒有必要改變政策,減產政策對目前的市場狀況來說是最優的選擇。實際上,正是OPEC團結地執行減產協議,原油價格才會從過去的45美元/桶上漲到70美元/桶。最新數據顯示,2月,OPEC減產執行率進一步升至147%,很多國家甚至愿意超減。
“雖然現在減產,市場供應比較緊張,但如果需要原油,可以馬上增產,這就是沙特的底氣。任何國家出現問題,其都可以通過增加產量增加出口來補充供應的不足。”陳蕊表示。
然而,這其中也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比如因價格下跌導致投資不足而減產的委內瑞拉以及關系十分緊張的伊朗和伊拉克,其產量變化都需要持續關注。
至于頁巖油產出大國——美國,陳蕊認為,2018年美國原油產量將進一步增加。但是,市場需要密切關注頁巖油公司的投資計劃和生產井數量。近期,美國原油產量不斷攀升,總有一天,將達到高峰,然后開始下降,遵循盛極必衰的法則。“實際上,美國原油產量高峰也是中長期預測的一個重要參考因素,節點很可能在2020—2025年。”
而短期內,受運營能力限制,美國原油生產遭遇瓶頸。企業產量超出其運營能力,原油無法運出變現。同時,在增加運輸成本后,企業就沒有多少盈利空間了,生產動力因而減弱。國泰君安證券大宗商品主管李良琨預計,在三季度之前,受供應需求雙縮減的影響,國際原油價格較會比較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