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中日關系亦處于承前啟后的重要時點。兩國領導人達成重要共識使中日關系正步入正常軌道,面臨改善發展的重要機遇。兩國可以發揮經濟互補性強的優勢,除了繼續推進兩國經濟貿易合作外,還可有序推進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
2015年6月,中國同法國政府正式發表《中法關于第三方市場合作的聯合聲明》,首次提出了“第三方市場合作”這一概念。這種國際合作新模式,將中國的優勢產能、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需求有效對接,有利于實現1+1+1>3的效果。
中日兩國第三方市場合作可借鑒與他國合作經驗。兩年多來,我國與相關國家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實現了良好開局。迄今為止,中國已經與法國、韓國、德國、英國、加拿大、新加坡、比利時、葡萄牙等10多個發達國家達成第三方市場合作的共識,在基礎設施、能源、環保、金融等優勢互補領域開展了機制化的合作,在一系列重大項目上取得了務實成果。在已取得一定經驗的情況下,中日雙方的第三方市場合作將更有底氣。
中日兩國第三方市場合作已經取得重要共識。經過摸索,5月中日雙方簽署《關于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的備忘錄》,同意加強兩國第三方市場合作,在中日經濟高層對話機制下設立跨部門的“推進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工作機制”。9月25日,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工作機制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成為兩國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的良好開端。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華期間,兩國還將召開第三方市場合作論壇。
中日兩國第三方市場合作將有利于推動地區和世界經濟繁榮。經過30多年快速發展,我國已處于全球產業鏈核心,但在很多產業領域的技術水平還有待提升。日本是發達國家,擁有先進裝備和關鍵技術,但正在受到產業空心化、海外市場需求不足等因素制約。而發展中國家大多數都處于工業化初期,對基礎設施和工業發展需求強烈,但缺乏技術和資金。中日兩國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可幫助發展中國家獲得更高性價比的裝備與工業生產線,推動技術、管理人才的培養,滿足這些國家發展的需求,提升本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對于中日兩國而言,也可減少摩擦損耗,發揮各自優勢,共享合作利益。
在中日雙方已經就第三方市場合作達成共識的背景下,接下來雙方要建立并維護好第三方市場合作的長效工作機制,建立機制執行機構定期交流制度,推動建立涵蓋政府、企業、金融機構、商(協)會、智庫、使領館“六位一體”的工作對接網絡,分享第三方市場政策、法律、項目等合作信息,制定詳細的合作路線圖,明確重點工作和實施計劃。
雙方還需要健全第三方重點國別項目信息庫,確定中日雙方合作的重點區域和重點領域,通過政府部門、企業、金融機構等多種渠道,搭建第三方合作有效的對接服務平臺,加強重點項目的跟進。
中日雙方還可以充分發揮金融的引領和支持作用,推動設立由國開行或絲路基金與國外金融機構合作的系列第三方共同投資基金,通過股權、債權等多種方式,為雙方企業進行項目合作以及共同投資第三方市場項目提供融資支撐,實現長期可持續合作。
在共同推動第三方市場合作上,兩國可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尊重東道國意愿,向更高標準、更高質量、可持續的方向發展,探索出符合國際標準的更多領域項目合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