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傳統歐洲國家紛紛對俄拋出橄欖枝,先是德國總理默克爾不惜與美國鬧僵而堅決實施與俄羅斯共建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后有法國總統馬克龍關于“歐洲對俄羅斯敵對政策已失效,將盡快訪俄”的積極表態。長期缺乏互信又一直將對方視為直接軍事威脅的俄歐雙方,關系會因此出現顯著改善嗎?
歐洲強國態度積極
一方面,特朗普6月24日在與波蘭總統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再次確認,美國將把駐德美軍從現在的大約3.5萬人減少到2.5萬人,減少的部分軍隊將部署到波蘭。有關從德國撤出的核武器也將部署到波蘭的信息也甚囂塵上,一度讓俄羅斯對波蘭發出強烈“警告”。近期,德國與美國的關系出現顯著變化,作為歐洲世界的領導者,默克爾越來越無法忍受美國總統特朗普所謂美國優先的政策,德美兩國近期也因為美國是否繼續以北約名義在德國本土部署核武器及堅持對“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進行制裁及問題陷入爭端。
作為北約重要成員國,美國在德國長期部署20枚戰略核武器用以威懾俄羅斯。無論最終情況如何,德美關系不睦已成事實。默克爾日前表示,若美國不愿承擔大國責任,德國必須好好考慮未來的跨大西洋關系。
另一方面,“俄羅斯—德國外貿商會”最新的商業環境調查結果顯示,約97%的德國企業反對美國對俄羅斯和“北溪—2號”項目的制裁。而德國政府對此支持態度也非常堅決。德國外長馬斯認為,歐洲的能源政策應該由自己決定,而不是由美國來決定。
此外,法國總統馬克龍6月26日在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視頻會議,雙方就抗擊新冠疫情、應對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烏克蘭、敘利亞及利比亞等地局勢進行廣泛探討。
會談后,馬克龍27日表示,歐洲對俄敵對政策已經失效,是時候與俄建立互信對話了。馬克龍還透露自己近期將訪俄。據馬克龍自己透露的情況,他此次訪俄將主要涉及歐洲安全、區域沖突與氣候變化等議題。
俄媒分析指出,在利比亞局勢尚不明朗的情況下,馬克龍訪俄將向外界尤其是土耳其方面釋放強烈信號。土耳其外交部部長恰武什奧盧6月30日指責稱,阿聯酋在為利比亞軍事強人哈利法·哈夫塔爾提供資金,而法國則向其提供武器,這都將幫助俄羅斯提升在利比亞的地位。眾所周知,俄羅斯目前是哈夫塔爾最堅定的支持者。
反對俄參加G7峰會
不過,歐盟委員會今年5月27日曾提出一項預案,要求2021年增加80億歐元的“歐盟防務基金”,用以提升歐盟國家軍事實力,仍然劍指俄羅斯。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近日在講話中指出,盡管面臨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壓力,但其他安全挑戰并未減少。
近一段時間以來,北約針對俄羅斯的軍演頻繁,俄對此不得不高度警惕并采取軍事應對措施。意大利在今年3月遭遇嚴重新冠疫情,在歐盟國家自顧不暇的情況下,俄羅斯果斷向其伸出援手,15架大型伊爾—76運輸機載滿救援物資火速馳援。但幾乎就在同時,3月23日開始,由意大利海軍領銜的加拿大、羅馬尼亞甚至格魯吉亞海軍軍艦進入黑海,展開北約框架內的“自由航行”行動。6月上旬,在新冠疫情尚未緩解的情況下,以俄為主要假想敵的北約“捍衛者——2020”聯合軍演在波蘭展開。6月29日,來自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挪威、冰島、加拿大等多個北約國家的海軍艦艇,在北大西洋啟動“活力貓鼬—2020”演習,而此次演習將持續至7月10日結束。
此外,歐洲國家不愿接納俄羅斯參與G7峰會。針對特朗普有關邀請俄羅斯重回G7的意圖,歐洲國家普遍持反對態度,其中英國的態度最為堅決。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表示,盡管美國邀請俄羅斯領導人參加七國集團峰會,但G7目前不會恢復為包含俄羅斯的八國集團。
最后,歐洲繼續延長對俄經濟制裁。歐洲理事會日前發表聲明稱,決定將2014年在烏克蘭危機爆發后對俄羅斯個別經濟部門實施的制裁延長6個月至2021年1月31日。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是第三次延長該制裁的時間了。外界關于歐洲能否在美國之前解除對俄經濟制裁的爭論和猜測一直都存在著,但現實情況卻沒有那么樂觀。
雙邊關系轉圜不易
2014年烏克蘭危機爆發后,俄羅斯與歐盟的關系迅速惡化,由歐盟發起的經濟制裁給俄羅斯經濟造成很大困擾,雙方貿易總額大幅下降。
從歐盟視角來看,俄歐關系尚未完全“回暖”。烏克蘭問題仍是影響俄歐關系的重要因素,雙方在地緣政治上的深刻矛盾短時間難以化解,歐盟內部在對俄政策方面立場也不統一,總體上對發展雙邊關系缺乏因時而變的準備和信心。
新任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發言人彼得·斯塔諾表示,歐盟與俄羅斯的關系以某些原則為指導,歐盟正在遵守這些原則。他說,關于俄羅斯,重點是執行關于烏克蘭的明斯克和平協議。
對俄羅斯而言,處理好與歐盟的關系是外交的重要任務,也是為俄羅斯提供良好國際經濟環境的必要條件。俄歐經濟是相輔相成的,共同的交通和能源基礎設施早已存在并正在不斷擴大。俄歐雙方還在不斷開展文化、教育和科學領域的多個聯合項目,跨界合作正在逐步發展。
不過有分析指出,近期德美矛盾上升也有利于俄歐關系的改善,但對此需理性看待,雙方關系出現改善是階段性的,而要讓歐洲放下戒心完全接納俄羅斯,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
關鍵詞: 歐盟與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