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實踐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習近平主席向世界莊嚴承諾——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開辟全球發展繁榮的光明未來,中國是倡導者,更是實實在在的推動者和實踐者。
2017年5月,29個國家的領導人、140多個國家和80多個國際組織的1600多名賓客,從五大洲匯聚北京。“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盛況空前,深得人心的絲路精神、圓滿豐碩的合作成果給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8年3月7日,荷蘭至中國貨運班列裝載著41個標準集裝箱,從荷蘭阿姆斯特丹出發途經哈薩克斯坦,全程1.1萬公里,歷時16天抵達中國義烏。
在應邀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的荷蘭首相馬克·呂特看來,這一班列是荷中關系加強的又一象征。他說:“‘一帶一路’為荷蘭企業呈現了許多機會。荷蘭企業在海上物流、港口發展、鐵路公路建設、可持續性等領域擁有專長,可為中國提供支持。”
俄羅斯遠東發展基金首席執行官阿列克謝·切昆科夫說,在習近平主席的領導下,中國各項建設進入新時代。于世界而言,中國發出的一個重要信息就是持續推動“一帶一路”,因為這個倡議得以讓中國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帶動世界發展。
巴基斯坦前總理阿齊茲說,“一帶一路”倡議將進一步提高區域一體化程度和合作水平。習近平主席用“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這是通往光明未來的前進方向,也是值得世界各國追尋的方向。
“一帶一路”好比一根絲帶,串起沿線國家散落的珍珠,凝聚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合力。世界上越來越多國家同聲相應、相向而行,加入了“一帶一路”建設的大合唱,奏出和諧共贏的命運交響樂。
為共同發展展現大國感召力
“大就要有大的樣子。”于世界而言,新時代中國“大的樣子”不僅在于自身的體量和規模,更在于中國在國際社會不斷上升的影響力與感召力。
不久前,加拿大《國家郵報》援引一項最新民調結果稱,多數加拿大人都認為,未來10年中國將有更強大的經濟實力,“在維護和平上做得更多”“更加穩定和可預測”“為解決國際問題做更多的事”。
上月,中國組建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的消息引發外媒廣泛熱議,普遍認為這一機構的組建傳遞了中國將進一步統籌對外合作的信息,意味著中國全球影響力的進一步提升。
博鰲亞洲論壇,見證中國影響力與感召力的不斷增強。
2013年,時任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博鰲聆聽習近平主席演講后表示,“中國現在有一個非常流行的詞,就是‘正能量’,就是說我們要把能量用在正確的地方,并且從中獲取能量,獲取發展的動力。博鰲亞洲論壇能夠成為這種正能量的誕生之地。”
2015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召開時,“命運共同體”已成為各國領導人熱議的話題:奧地利總統菲舍爾認為,構建命運共同體意識,不僅適用于亞洲,而且適用于全球;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認為,構建命運共同體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通過共同努力是可以實現的,“不怕慢,就怕站”,關鍵是要行動起來。
如今,各國政要及各國嘉賓紛紛表達對習近平主席即將發表的重要主旨演講的期待,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正是源于對中國影響力與感召力的認可與信任。
英國48家集團副主席麥啟安表示,他的期待源于中國“言出必行,說到做到”的一貫作風。他說,“現在不少人對經濟全球化的未來很擔憂,因為反全球化、逆全球化勢力在抬頭。習近平主席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的演講中強調,要堅定不移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中國正展現全球大國應有的氣魄和風范。”
阿列克謝·切昆科夫曾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峴港峰會等多個場合聆聽過習近平主席的演講。談起之前幾次聆聽演講的感受,他告訴記者,習近平主席對國際社會作出的承諾以及中國對承諾的堅定落實,真正展現了一個大國負責任的擔當。
博鰲將再次見證,一個發展動力更足、人民獲得感更強、同世界互動更深入的中國,將為世界創造更多機遇,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