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貨基審批和監管趨嚴,多家公募基金開始轉向兼具穩健收益和高流動性特質的短債基金。
據證監會官網最新數據統計,截至7月13日,包括興業基金、寶盈基金、匯安基金、金鷹基金在內的4家基金公司的短債基金或中短債基金目前正處于排隊審批等候的進程中。
短債基金勢頭漸旺
所謂短債基金,是指以投資短期、超短期債券為主的純債基金,不投資股票及可轉換債券。
目前就投資標的而言,主要還是針對銀行間短融、中票等流動性較好的債券工具。一般而言,短債基金收益比貨幣基金更有優勢,且預期風險較低。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26日,市場上共有12只短債基金(份額合并計算)。其中,2017年5月以后成立的短債基金就達到五成,分別是招商定期寶六個月、鵬揚利澤、招商招利一年、金鷹添瑞中短債、平安大華短債、光大超短債。
值得注意的是,從年初至今的收益情況來看,短債基金的收益基本為正,鵬揚利澤A憑借4.15%的收益率暫居第一位。
從基金規模上看,截至二季度末,嘉實超短債債券、金鷹添瑞中短債、大成景安短融債券、融通通源短融債券、招商定期寶六個月、廣發理財年年紅規模較3月底相比,均有顯著提升。
其中,融通通源短融債券和金鷹添瑞中短債的規模增長最為亮眼。融通通源短融債券的基金規模從一季度的2.17億元增加至16.32億元,上漲幅度7倍有余。而金鷹添瑞中短債的規模增加最多,從15.3億元增加至63.61億元。
短債基金發行升溫的原因何在?招商基金相關負責人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一方面,隨著債券市場走強、貨幣基金收益卻持續下行;另一方面,資管新規出臺之后,銀行開始面臨理財產品短缺的狀況。基于這兩大前提,短債基金的出現,恰逢替代了貨幣基金和銀行短期理財產品的窗口期。
未來發展可期
在談及短債基金的優勢時,某公募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短債的投資范圍和貨基類似,但是投資范圍更為廣泛。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會爭取到比貨基更高的收益。部分公司的短債基金還將短債的贖回實效提高,基于此種情況,產品能夠更好的承接投資者的短期穩健型理財需求。
不過,短債基金曾經并不被看好。數據顯示,2007年,易方達月月收益、諾安中短債、博時穩定價值、泰信中短債等多只短債基金曾批量轉型,市場上目前僅剩下嘉實超短債這一只短債基金。
信用債市場的動蕩對當下為數不多的短債基金而言會有怎樣的影響?債券后市是否依舊被看好?
“信用債風險的問題主要考驗的是短債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倘若投資到一些高等級的信用債,并且憑借風控能力規避掉有風險的信用債,短債基金的業績會相對比較突出。”某位不愿具名的公募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坦言。
融通債券基金經理王超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信用收縮環境下,經濟下行的邏輯未變,后續或可見下行的加速顯現,微觀韌性向宏觀方向上不斷靠攏;而貨幣政策在內外環境擾動下,回歸中性后已顯現偏松的方向,后續降準等政策仍可見。因此,綜合歷史經驗、調整時間及調整的幅度來看,債券走牛仍有空間。(見習記者 孫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