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季度,偏股型基金業績普漲背后,38只產品卻成了例外,竟出現了虧損。
即便一季度滬指大漲近24%,仍有38只偏股型基金出現“踏空式”虧損,涉及到9903戶持有人。
更令人吃驚的是,其中一只指數股票型基金,居然出現了業績跑輸所跟蹤指數38%的離奇情景。持有人內心必定會有疑問:A股一季度表現如此強勢,牛冠全球的情境下,偏股基金為何還會出現虧損?
券商中國記者發現,截至2018年末,上述38只偏股基金中,僅有8只配置了股票,行情來臨之際,踏空也就不難理解。由于這些偏股基金又多是規模極小的“迷你基金”,他們普遍面臨無錢加倉的局面,進而釀成踏空悲劇。當然,也有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個別基金在行情大漲之后,意外獲得資金申購,不過最終卻陷入“追高式”踏空的困境。
1%的悲劇:38只偏股基金一季度業績虧損
2019年一季度,A股市場牛冠全球。截至3月29日,A股三大股指的年內漲幅分別達到23.93%、36.84%、35.43%。與行情互為因果的是,A股資金面也有了明顯的好轉。
一季度北上資金累計凈流入1254.36億元,其中3月29日凈流入110.93億元,一舉逆轉了近日凈流入的局面。此外,一季度兩融余額增長超30%。在火熱行情的助推下,一季度新成立偏股型基金94只,新募超600億元的資金,根據股票倉位要求保守估算,至少有350億元的資金,可用于配置A股。
一定程度“靠天吃飯”的公募基金自然迎來業績大漲良機。2019年一季度,各類基金產品中,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最高,達到27.42%;其次是混合型基金,為18.89%。在強勢A股的帶動下,偏股型基金業績普漲。
一片歌舞升平的背后,38只偏股型基金(包括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下同)卻出現了“虧損”慘劇。
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2019年一季度,18家基金公司旗下38只偏股型基金(份額分開計算)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占偏股型基金總數的0.98%,其中,中郵景泰混合A、C份額分別虧損2.91%、2.80%,居于虧損榜前兩位。即便虧幅均在3%之內,不過在動輒上漲百分之三四十的同類產品面前,這樣的虧損也顯得有些異類。
“迷你基金”一季度集中踏空
細看38只虧損的偏股基金,自然會注意到,它們的規模普遍偏小,平均規模尚不足2000萬元。中金瑞合C是唯一一只規模在2億元之上的基金,不過也僅有2.03億元。余下37只基金的規模均在7000萬元之下。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其中有2只虧損的基金,截至2018年末的最新基金規模為零。既然賬戶里沒有一分錢,又為何會有業績回撤呢?
基金業內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這種情況只有一種可能性,一季度期間有申購資金進來,基金經理拿這筆錢加了倉。只不過運氣不佳,加倉的資產反而出現了虧損。
時隔2年零9個月,2019年3月13日,長盛戰略新興產業C再次有了凈值反饋。上一次,長盛戰略新興產業C有凈值反饋,還需要追溯至2016年6月3日。在此之后,其凈值再無任何波動。其原因在于,從2016年半年末開始,其基金規模就一直為零,也就不可能配置任何資產。
看到2019年初A股漲勢如虹,自然聞風而動。2019年3月中旬,長盛戰略新興產業C意外獲得了資金的申購,基金經理開始加倉。不過事與愿違,目前來看,這筆申購資金還沒有賺到錢,反而虧了1.40%。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九泰天寶混合C身上。不過從凈值變動情況看,九泰天寶混合C大概率是經歷著資金的反復申購、贖回的循環,因此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凈值停止波動的情況。
總體上,38只產品由于規模過小,出現擇時性的踏空失誤,以及擇股性的押寶失誤,給持有人帶來的損失。
指數大漲,對應指數基金反虧1.37%
38只偏股基金中,37只是主動型基金,僅有一只是被動型指數基金。2019年一季度,A股一眼望去,指數遍地上漲。華潤元大中創100跟蹤的中創100指數年內大漲36.87%,不過華潤元大中創100卻虧損了1.37%,兩者相差逾38%。
中創100指數,全稱是中小企業板創業板100指數,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中選取規模和流動性綜合排名前100家公司組成樣本股,編制而成。常規而言,身為指數基金的華潤元大中創100,應當擬合指數的漲跌,即便有一定的跟蹤誤差,也不至有38%這么離譜。
公開資料顯示,華潤中創100指數基金的前身是一只ETF聯接基金,基金資產投向華潤元大中創100ETF基金。2018年11月,中創100ETF因觸發基金合同終止條款而清盤,因此2019年初,公司把中創100ETF聯接轉型成一只普通的指數基金。
2018年4季報顯示,該基金99.13%的資產配置于“銀行存款和結算備付金”,權益投資占比為零。也就是說,2018年底,華潤元大中創100處于空倉狀態。
1月3日,轉型成功后的華潤元大中創100指基,并沒有采取積極的建倉策略。從一季度的凈值反饋看,每日凈值波動都在0.18%之內。也就是說,一季度該基金的股票倉位仍較低,這是其凈值大幅跑輸同期基準指數的首要原因。
新基金合同規定,應當在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6個月內,使基金的投資組合比例符合基金合同的有關約定。如此緩慢的建倉節奏雖符合合同,卻難言合理。目前,華潤元大中創100的單位凈值仍不足0.7元。
看多A股,卻囿于彈枯糧竭
38只偏股基金出現“踏空”,既有南方、易方達、嘉實等老牌大型公司,也有匯安、中航、中金等小型基金公司。券商中國記者統計,九泰、嘉實、鵬華、中金各有4只偏股基金(份額分開計算)一季度虧損,數量上一并居于首位。
九泰4只虧損基金均出自基金經理劉勇一人之手。劉勇在2018年基金年報中表示,證券市場反應了投資者對未來的預期,在政策轉向的情況下,投資者的預期從極度悲觀轉為樂觀,疊加股票市場估值處于低位,2019年股票市場的表現將好于2018年。由于債券收益率處于低位,同時政策轉向穩增長,債券市場的表現將不及2018年。
對A股的信心并沒有轉換為股票倉位。截至2018年末,劉勇的4只偏股基金并未配置任何股票,這與基金規模過小直接有關。當然,除了收益趕不上大盤外,其還得面對因規模過小而帶來的清盤風險。
實際上,截至2018年末,38只偏股基金中,僅有8只配置了股票。踏空此輪行情,自然不難理解。
不過與劉勇一樣,“踏空”的基金經理們普遍對2019年的A股市場充滿信心,考慮到2019年的宏觀經濟環境仍舊復雜,自下而上精選個股,把握結構性行情是他們的一致觀點。不過擺在他們面前更嚴峻的問題是,如何提升基金規模,擴充彈藥庫。一旦因規模過小而清盤,不僅無法享受A股上漲的溢價,當下浮虧的持有人也將不再有回本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