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嘉實基金
剛剛過去的3月是值得投資者回味的月份。隨著全國兩會、博鰲亞洲論壇等國內外重要會議的召開,一些利好消息對市場起到明顯的提振效應。3月以來,大盤漲幅達5.09%,板塊個股的表現也相當活躍。而在3月發布的基金年報中顯示,公募基金一致看好2019年的市場表現。下面是小編為您精選的3月基金熱詞,敬請往下看!
1、博鰲論壇
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于本月召開。總理在本次論壇演講時表示,中國將持續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銀行、證券和保險業對外資全面放開市場準入正在加快推進,外資銀行業務范圍大幅擴大,對外資證券公司和保險經紀公司業務范圍不再單獨設限,征信、信用評級服務、銀行卡清算和非銀行支付的準入限制大幅放寬。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分析認為,擴大對外開放有利于我國金融業做大做強。對外開放會加劇金融業競爭,激勵我國本土金融機構發展創新,可以進一步滿足投資者和融資者的不同需求。
2、減稅降費
在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總理在做《政府工作報告》時承諾,2019年將進行大規模降稅,深化增值稅改革,并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具體來看,今年將制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至9%;保持6%一檔的稅率不變。
市場普遍認為,此番增值稅稅率下調的力度超過預期,可釋放資金規模或高達8000億元;行業方面,采掘、化工、火電等行業受益更多。
3、企業年金入市
據證券時報報道,中央國家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首筆資金到賬,正式開始投資運作,投向各類養老金產品。未來隨著更多職業年金資金開啟投資,股市也將迎來這一長期增量資金。企業年金入市或給A股引750億增量資金。
4、基金年報
本月,公募基金年報陸續發布。而作為投資者預判市場后市熱點的重要參考,年報披露的基金新進增持股的行業特征成為關注的重點。從已經披露的基金年報中可以看出,基金新進增持股主要扎堆在銀行、非銀金融和鋼鐵等三大行業,三行業內基金新進增持個股數量占行業內成份股總數比例均在50%以上,分別為:75.00%、56.34%、53.13%。另外,食品飲料、國防軍工、醫藥生物、計算機、電子、傳媒和通信等行業內基金新進增持個股數占行業成份股總數比例也較為居前,均在40%以上。
5、加息叫停
3月21日,美聯儲議息會議宣布不加息,利率維持2.25%—2.5%不變,而且全年都可能不加息,同時債務縮表提前至9月結束。
美聯儲議息會議的鴿派態度提振A股市場信心。當日滬指收復3100點,逼近年內新高。聯儲叫停加息將會對我國資本市場產生哪些影響?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先生認為,美國不加息會有更多外資流入我國,有利于人民幣升值,對我國股市債市影響也是正面的。
6、科創版IPO名單
3月22日,上交所官網披露9家科創板受理企業名單,其中有3家為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上述9個項目擬合計融資金額為109.88億元。
在本次公布的名單中,融資金額最高的是一家尚未盈利的公司,但研發投入占比超過營業收入的10%,屬于典型的高研發公司。
天風證券對此認為,這直接反映了《關于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的實施意見》中將研發投入納入企業評估指標對于企業估值和定價的改變。未來擬在科創板上市的企業中,核心技術更受重視,硬科技和自主可控有望得到催化。
7、看空研報
3月7日,中信證券發布對中國人保A股的賣出評級報告,稱該股顯著高估,并首次給予“賣出”評級。緊接著到3月8日,華泰證券發布對中信建投的看空報告稱,其PB估值存在較大下行風險,下調至“賣出”評級。資本市場很快給予回應。兩份看空研報發布后,中國人保、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華泰證券齊刷刷跌停。坊間笑稱,看空別人的同時,也做空了自己。
受牽連的還有整個A股。據統計,3月7日收盤總市值55.81萬億元,而3月8日收盤A股總市值為53.49萬億元,硬生生蒸發了2.32萬億元。
與過去單邊“唱多”的證券公司研報環境不同,最近證券公司下調股票評級甚至給出“賣出”評級的研報數量開始增多。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末,今年以來市場上已有100余份研報下調個股評級,其中3月份至今下調評級報告數量已多達42份。
分析人士認為,盡管國內券商一般不給出下調評級的研報,但出具下調評級或“賣出”評級的研報,向客戶提示風險,是券商分析師正常執業工作應有的內容,市場各方不必過分解讀。未來,隨著更多機構投資者參與以及A股市場做空機制不斷完善,券商賣方研究轉型將不斷加快。
8、國企混改試點
在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上,國企改革成為一大熱點。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公開表示,央企投資運營公司試點單位上報的方案很快會批復,國企混改將進入加速落地期。此外,肖亞慶之前還表示鼓勵央企子公司分拆到科創板上市,也引起市場關注。
多家券商研究機構認為,在目前A股市場較為良好的氛圍下,不排除央企并購重組積極推進,對于重組后確實能夠有效改善盈利、帶來估值下降的資本運作,可以帶來二級市場投資機會。
9、《證券法》修改
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記者會上,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烏日圖表示,正在加快推動《證券法》修改。
2019年是《證券法》頒布20周年。《證券法》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按國際慣例、由國家最高立法機構組織而非由政府某個部門組織起草的經濟法。但是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成熟,《證券法》的處罰力度一直沒有跟上。即便是上市公司高管犯了錯誤,頂格罰款也僅為60萬元。
業內人士認為,現在對欺詐發行、違規信息披露等行為處罰力度過輕,應該盡快修訂《證券法》,提升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
10、攤余成本法債基
近期,按照“資管新規”執行的“攤余成本法定期開放債券基金”正式獲批。這也意味著,一類“新品種”正在給行業打開新空間。
根據資管新規規定,監管層要求整改短期理財債券基金等品種,其中行業一個重要關注的轉型方向正是“攤余成本法定期開放債券基金”,目前,按照攤余成本法估值的傳統貨幣基金獲批暫緩,攤余成本法定期開放債券基金也是唯一一類可以采用攤余成本法的公募基金,多家基金公司爭相上報該類基金。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采取攤余成本法估值,這類基金凈值走勢相對穩健,基本沒有回撤,對于機構有一定吸引力,擁有機構資源優勢的中大型基金公司布局此類產品更有優勢。
關鍵詞: 基金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