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化工整治事件帶來的股市震蕩效應在發酵。
4月8日,截至收盤,滬指報3244.81點,跌0.05%,深成指報10351.81點,跌0.61%;創指報1739.66點,跌2.12%。
但在三大股指均下跌時,化工股卻逆市領漲,中信基礎化工指數大漲4.01%,輝豐股份(002496.SZ)、浙江龍盛(600352.SH)等45只化工股集體漲停。當日化工股成交金額974億,成交量90億。
多家賣方機構看好化工股的中期表現,有的建議加倉超配。不過,也有部分公募和私募人士表示,短期內A股可能出現震蕩,此時應當謹慎控制倉位,中線布局需謹慎。
賣方力推買方謹慎
“化工股集體大面積漲停,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一是供給減少,近年環保政策下,大量化工企業關停轉移,小產能退出市場,化工行業的龍頭企業慢慢漲價,最近出現一些不斷漲停個股;二是最近化工廠的爆炸事件,導至化工品短期供需緊張,傳導致二級市場,出現化工股大面積漲停,這是目前化工股漲價的邏輯。”4月8日,一位廣州的私募基金公司總經理表示。
業內普遍認為,4月8日化工股的大面積漲停,觸發點是江蘇化工整治事件。
4月1日,《江蘇省化工行業整治提升方案(征求意見稿)》緊急通知,要求對江蘇全省50個化工園區開展全面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壓至20個左右,到2020年底,江蘇省化工生產企業數量減少到2000家,到2022年,全省化工生產企業數量不超過1000家。4月4日,江蘇鹽城召開市委常委會議,決定徹底關閉響水化工園區。
不過,對于這種事件觸發行情的持續性,機構卻有不同的看法。
4月8日,一位環保行業的基金經理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是化工行業供給側改革,上市公司將受益,化工股值得配置,但目前化工股上漲能持續多久不好說,短期內看不準。
上述私募基金人士也認為,一旦化工行業擴產——這并不難,化工品價格隨之將下降,機會就消失,因此“這不會是一個中線布局的主線,化工股暴漲可能會偏短期”。
不過,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今天化工股整體表現突出,吸引了大量資金的關注,化工是周期性比較強的板塊,股價往往在上行周期時會有比較好的表現,隨著政策落地,化工行業迎來了配置的機會。”
對此,一位北京的權益類基金經理也指出:“四月上旬估計隨著經濟和金融數據發布,是有利于順周期板塊的氛圍的。”
有意思的是,在這波行情之前,機構對相關個股的持股比例有所下降。
浙江龍盛2018年年報顯示,共有70家機構投資者持有浙江龍盛。其中最大的持有機構是全國社保基金113組合,持有5400萬股,占其流通A股的1.66%,緊隨其后的是中央匯金持有4967萬股,占比為1.53%。值得注意的是,北上資金也青睞浙江龍盛,香港中央結算以陸股通的方式持有4709萬股,占流通A股1.45%。
不過,Wind數據顯示,機構持倉占浙江龍盛近三年的比例分別為8.43%、14.12%、8.78%,持股比例有所下降。
而與買方相對分歧的看法不一樣的是,大量券商普遍認為,整治力度超預期,看好化工股。
光大證券指出,江蘇在未來一年半要削減2500家化工生產企業。這就是新一輪供給側改革的起點,并認為化工指數的空間保守估計在40%以上 ,指出“倉位決定一切”。
西南證券認為,響水化工園區關閉,利好染料農化行業。江蘇省是國內染料、農藥、醫藥及顏料等精細化工行業的密集分布區,其中農藥原藥產量在國內占比近40%,染料行業產能占比也達到17%。認為響水化工園區的關閉將導致染料及農藥的產能收縮,有望帶來價格反轉及持續上漲。
申萬宏源表示,整治力度超預期,建議超配化工板塊。蘇北園區事故帶來安全大整治,對精細化工供給沖擊較大。江蘇鹽城響水“321”天嘉宜事故發生后,響水化工園區立即停產,并且江蘇各大化工園區緊急安全大檢查,周邊如鹽城濱海,連云港灌南、灌云等園區再次進入停產檢查階段。“根據我們統計,園區內主要以染料、農藥、顏料及其中間體等精細化工企業為主,對相關領域供給端影響較大。”
化工爆發無改中期主線布局
“化工股的虹吸現象確實讓市場很意外。”4月8日,上德谷投資董事長趙立松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不過,這可能是一個個別現象,滬指站上3200點,短期內A股可能面臨調整。中線布局應該謹慎。”
“現在要提高一下風險意識,要控制倉位,倉位控制在四成左右是最合適的。至于個股方面,我覺得藍籌的部分個股還能漲。但其他的就不好說了,因為藍籌上漲的話會對小票有擠出效應,所以小票的壓力還是很大的。” 趙立松說。
而泉泓私募基金總經理李科杰認為,短期可能面臨調整,3200點之上,阻力、向下拉力都不會小,調整乃正常。而中線布局,在調整中將再現。楊德龍則表示,“前期我重點推薦‘券商+消費+科技龍頭’這三個方向,消費股在茅臺創新高的帶領之下有了很好的表現。這也引發了資金預期周期股會迎來補漲的機會,無疑化工股是周期股里面業績相對比較好的板塊,短期之內周期股的表現可能會更突出,但長期來看,我還是偏好于消費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