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滬指走出罕見的五連陰行情跌下3100點,而滬指上一次低于3100點還是在3月29日,至今剛好有一個月的時間。這期間,滬指上下震蕩,滬深兩市交易量卻一直居高不下,也表明各路資金在背后博弈:每日公布的ETF場內流通份額顯示,近一個月的時間,有181.32億元資金逆勢回流到ETF市場。
老牌公募基金旗下的頭部ETF產品,再次顯示出強大的吸金能力,《證券日報》記者測算發現,在近一個月(3月29日至4月28日)的20個交易日里,有16只ETF均獲得上億份凈申購,179只ETF共獲得108.99億份凈申購,按照每天的基金凈值測算,所有ETF產品獲得181.32億元的凈申購。
16只產品凈申購超億份
ETF市場強者恒強
ETF是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的簡稱,這類基金結合了封閉式基金和開放式基金的運作特點,投資者既可以向基金管理公司申購或贖回基金份額,又可以像封閉式基金一樣在二級市場上按市場價格買賣ETF份額,ETF產品交易量及最新份額便也能在每天交易結束后查詢。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在近一個月滬指在3100點上下波動的過程中,場內申購ETF基金的熱情又被重新點燃,部分ETF的基金份額在短期出現了快速擴張。據Wind咨詢數據梳理發現,在近一個月(3月29日至4月28日)的20個交易日里,有16只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均獲得上億份凈申購。
ETF產品的最新規模和單位凈值會在每一個交易日結束后快速公布,兩者相乘便能夠測算出凈申購或凈贖回ETF產品的資金量。《證券日報》記者據此測算發現,在近一個月,公募基金市場上179只ETF(排除貨幣型ETF,下同)被凈申購108.99億份,意味著有181.32億元資金快速回流ETF市場。
老牌公募旗下的頭部ETF表現出尤為強大的吸金能力。如華夏上證50ETF,該基金在近一個月的場內流通份額由159.3億份增長至172億份,按照每個交易日的基金單位凈值測算,累計有55.79億元資金凈流入該基金;除此之外,華夏中證四川國改ETF和國壽安保滬深300ETF也均獲得了超過30億元資金的凈流入。
值得注意的是,幾只在近期成立的ETF產品也獲得了大量資金認購:截至4月26日,華夏中證四川國改ETF的最新流通份額為37.44億份,中融央視財經50ETF的最新流通份額為6.69億份,平安創業板ETF的最新流通份額為1.37億份。
持有人選擇變現離場
創業板ETF遭遇凈贖回
相比上證指數、深圳指數而言,成長性更好的創業板指在近期波動則更大一些。《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伴隨著創業板指數在今年以來快速走高,大量資金卻在陸續撤出創業板ETF,兩只創業板ETF的巨頭——易方達創業板ETF和華安創業板50ETF——在今年以來的規模出現大幅下降,部分持有人已經選擇了變現離場。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在一個月之前(3月29日),公募基金市場上9只創業板ETF的總規模為358.41億元,截至上周五收盤,9只創業板ETF的總規模已經降至343.46億元,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縮水了近15億元。
其中,規模縮水最為明顯的還是規模較大的兩只創業板ETF頭部產品:華安創業板50ETF在近一月的基金份額減少了3.58億份,意味著有7.78億元的資金凈流出了該基金;易方達創業板ETF在近一月的基金份額增加了6.34億份,但其基金凈值出現了較大回撤,該基金的規模在近一個月減少了2.53億元。
兩只創業板ETF頭部產品在基金份額和基金規模上近一個月的分化,實際上也是兩只產品在今年以來變化的縮影。《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截至4月26日,華安創業板50ETF的流通份額由208.07億份下降至135.12億份,其場內規模下降了13.81億元;易方達創業板ETF的流通份額由153.69億份下降至131.63億份,但其規模卻增長了28.14億元。
差異的背后,實則是兩只創業板ETF在今年以來基金單位凈值出現了大幅增長:華安創業板50ETF和易方達創業板ETF在今年以來分別取得了30.6%和32.32%的回報率,但前者被凈贖回規模較大,今年以來基金單位凈值的上漲未能彌補這些資金的撤出。
華安創業板50ETF的基金經理許之彥在基金一季報中提到,科創板的推進持續加速,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等領域有業績支撐的公司估值提振效應將進一步凸顯,創業板公司的整體ROE拐點或已顯現,利潤增速將逐步改善。對于后市,仍然看好科技成長型公司的后市表現,尤其是大市值的創業板頭部公司,創業板50指數具備中長期的戰略配置價值。
關鍵詞: ETF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