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大跌后很便宜,為啥我們卻不敢買?
其實投資者很奇怪,從來都是行情好的時候來,行情差的時候走,似乎聽起來也沒毛病,但是換句話說就是上漲時候買入,下跌時候賣出。不虧錢很難。
去年市場跌至2500點以下,然后很多人被迫堅持到最低點,結果在2800點的時候就全跑了,然后又在3000點每天都追問,還能買嗎?我只能說等,結果越等越漲,越等越漲,最后在3200點滿倉了,然后又在2900點以下割肉了。
這么樣,似乎也沒毛病,3200點萬一不買,漲到3400點是不是錯失了很機會?那2900點不割肉,萬一再次跌到2500點,那是不是又被套牢了?
如果去細細解釋,都會說3000點以下都可以買,越跌越買,但是割肉的投資者會想,如果真能跌到2500點,那我在這買是不是中間少損失很多錢?這樣想似乎也是對的。
總之,每個人對待股市都有自己的劇本,但市場會不會按照大多數人的劇本走,這無法預測。
為了讓人大家親身感受一下當初大漲時候和現在大跌時候的氛圍,我截幾張圖給大家看看:
這是某只基金的論壇,因為不是大熊市,所以基民的情緒相對去年來說控制的還比較好。而現在就是小偷挨打的日子,但還是有點激動,為什么這么激動還是源于當前的情況超出了自己的風險。
同樣是這只基金,再看看一月之前“牛市”的樣子,評論各路人馬歡聲笑語,像極了愛情。
其實市場還是那個市場,只不過就跌了200點,基民情緒已經不穩定了,假如再跌200點。。。。大跌后基金很便宜,其實指的是市場相對以前便宜了,而不是基金凈值下跌就便宜了。比如你在1.5元買的基金,1.2元買不一定便宜,但是1元肯定便宜,這個跟市場有關。你如果買主動型基金,那么就要看市場整體的估值是否便宜,你如果買指數基金,那么你就要看指數的估值是否便宜。
很多人拉個基金凈值曲線,看當前是不是高或者低,這是誤區之一,其次還的人買指數基金,還要拉個K線看當前指數值不值得買,這種就是上墳燒報紙,在糊弄鬼呢。雖然指數基金的持倉是一籃子股票,但是并不是滿倉,所以跟蹤指數有誤差,其次指數的成分股權重和指數基金的權重不一定一樣,還得看此指數是否為市值加權指數還是策略加權指數,結果很多人拉個K線圖在研究明日漲跌,這種人只能騙騙小白。
還有更離譜的,買主動型基金無法推斷出買賣點,然后將持倉的每只股票的K線拿出來進行技術分析,然后得出這只主動型基金的明日漲跌。首先當前我們看的主動型基金的持倉是上個季度的持倉,所以有滯后性,哪怕你每只股票的K線圖都看看,但是你也只能看到前十持倉的個股,假如前十持倉占比50%,每只個股都漲1%,那么你就能保證這只主動型基金晚上凈值是上漲的?
因為,基金偏不便宜,不是由凈值說了算,而是要看當前市場和你的閑置資金決定的
關鍵詞: 基金大跌后能不能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