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銀行汽車金融事業部總裁 傅忠強
采訪中,平安銀行汽車金融事業部總裁傅忠強提到了那條未來可以支持無人駕駛的杭紹甬超級高速公路,提到十幾、二十年后乘坐“共享無人駕駛汽車”上班的某個早晨。“會來嗎?是不是很快要來?”他自問了一句,又好像向聽者拋出終極命題。
或許是白羊座的天性,傅忠強敢想,也習慣將目光放在遠處。2017年,作為平安銀行零售業務“三大尖兵”之一的汽車金融業務成績亮眼,在行業中處于領先位置。但傅忠強并不在意相關宣傳,他更加關心的是如何以公司傳統優勢和新科技作為依托,更高效地整合市場資源,優化用戶體驗,“后面路還長,還能做得更好”。
科技為汽車金融業務帶來的速度與精度,讓傅忠強深有體會:汽車貸款“秒批”率達到70%,不良余額、不良率兩年連續下降 ;原本需要耗費兩周左右的“預約、等待、面簽”流程,現在9分鐘內“結束戰斗”;客戶不再需要準備很厚一沓申請材料,取而代之的是24小時電子化自動審批……“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沒有科技作支持,這些肯定是做不到的。”
除了傳統的汽車金融業務外,更有一片更加廣闊的藍海。傅忠強算了這樣一筆賬,在平安銀行已經涉足的業務中,新車大概只有30%的市場滲透率,大約只達到歐美國家的1/2甚至1/3,二手車消費與歐美國家的差距更是達到七八倍,加上后市場還未發育,留給科技、綜合金融發揮的空間和舞臺還非常大。
依托科技為汽車金融業務賦能,傅忠強尤其強調場景化的整合賦能 :他主導并要求整個組織及每個微觀經營單元都要圍繞場景做文章,包括購車、修車、用車、租車等在內的十大場景,將金融元素融入其中,同時強化OMO(線上線下融合)協同度。“譬如一個女孩子要買車,待在家里摁一摁手機,然后車像快遞一樣送過來,到時候她肯定覺得無趣。買車一定要和先生去4S店看看,下禮拜換一家,作個比較,請銷售人員給講講,享受購物過程的樂趣。”構筑這種樂趣的一磚一石,正是汽車金融事業部多年來快速布局并形成的強大團隊及門店服務覆蓋體驗。
背靠集團綜合金融的優勢,傅忠強強調汽融業務是平安“車生態圈”戰略布局中重要的一塊:“車生態”不是簡單的一個口號或概念,汽車金融業務是一個特別好的“強入口、強抓手”,可以很好地連接車主,同時把平安產險一年近四千萬的客戶、信用卡近兩千萬車主卡用戶和平安收購的“汽車之家”關聯起來,用一個入口覆蓋客戶的全部需求 ;而處在孵化中的,是一個被傅忠強稱為“養牛場”的二手車平臺“車E 通”,旨在為二手車經營戶提供資金支持,并運用平安的專業管理經驗和風控、平臺運營等技術輸出能力,進行全方位的合作整合。
傅忠強說,目前中國二手車經營戶大概有幾萬家,在汽車交易方面相當專業,可以帶來“三流”,即車流、客流、資金流。平安可以做到的,就是用平安管理經驗和專業技術輸出,把商戶服務好,把“三流”圈起來,真正實現產業鏈的價值深耕和B2C的全面協同。
閑暇的時候,傅忠強喜歡讀歷史,從歷史中感悟在時代變遷中擁有格局觀的重要性。也正是因為格局一直都在,從高校團委走進平安集團,從保險轉到銀行,傅忠強幾番“跨界”,卻都完成得特別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