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鮮生已不滿足于只做個國民餐飲網紅。
文/天下網商記者 田甜
盒馬鮮生已不滿足于只做個國民餐飲網紅。
2018年9月28日,距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開幕還有1個多月,盒馬在進博會場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開出了一家新店。
上海盒馬國展中心店是盒馬開出的第二家機器人餐廳,國展中心為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場館
近日,記者來到會展中心巡店。盒馬上海會展中心店是“超市+餐飲”的復合業態,當下還在試營業期,餐飲店內SKU較為有限,要到11月5日才與進博會同步正式亮相,但其全程自助、機器人送餐的體驗在業內并不多見。盒馬方面稱,該店總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其中餐飲店是盒馬2.0版的機器人餐廳首度亮相。
“我們希望為進博會餐飲服務提供智能化的解決方案。”盒馬鮮生機器人餐廳負責人翁偉表示。
根據記者的采訪和觀察,阿里的意圖遠不止于此。
全球恐怕沒有哪個市場像中國那樣,對跨境買買買有著如此強烈的欲望。根據今年3月天貓國際2018全球合作伙伴盛典傳出的消息,“吸引萬億境外消費回流”,是天貓國際未來三年目標之一。
在各業務板塊高度打通與協同的阿里生態下,我們不難解讀出,盒馬開進進博會,在很大程度上是與阿里的大進口戰略協同,盒馬展館也承載了展現阿里新零售標桿、吸引更多國際優質品牌商進入阿里新零售渠道的使命。
2.0版機器人餐廳
盒馬上海會展中心店是作為阿里新零售的標桿參展進博會,那么這家機器人餐廳究竟蘊含了哪些助力新零售新餐飲的“黑科技”?它們從哪些方面解決了傳統餐廳痛點,提升了人效與坪效呢?
記者走進機器人餐廳,先用支付寶(也可用綁定支付寶賬號的盒馬APP)在領位臺掃碼取桌號,桌號由系統自動分配;接著入座,用支付寶(或盒馬APP)掃描桌面二維碼點餐,確認菜單后餐飲費將由系統自動扣除;大約等待15分鐘后,機器人就帶著烹飪好的食物通過軌道走來了。
盒馬方面稱,系統是通過結賬賬號自動識別桌號,其中RFID技術是一項重要的科技應用;另外,機器人送餐小車還可通過聲音、圖像等混合感應技術實現障礙物識別與躲避、菜品檢測等功能,據統計送餐的平均用時為40秒。
在盒馬機器人餐廳,系統是通過結賬賬號自動識別桌號,由機器人小車自動送餐
上海國家會展中心店是盒馬開出的第二家機器人餐廳,首家機器人餐廳位于上海南翔,于2018年2月開業。數據顯示,盒馬南翔店機器人餐廳人均消費為100元左右,周末可達到日均1500單,門店開業四個月之時已實現盈虧平衡。2.0版的盒馬機器人餐廳在此基礎上又做了哪些升級呢?
翁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首先送餐機器人軌道由雙軌道優化為單軌道。“增加一條軌道實際是占用了顧客就餐面積,如此一來餐廳整體布局將更加緊湊,坪效也有所提升。”翁偉說。
另外,2.0版機器人餐廳的智能化設備也實現了升級,出菜系統流程更加清晰,數字化程度也進一步提升。據盒馬統計,2.0版機器人餐廳的成本投入還不到南翔店一半。
翁偉透露,還有一項“黑科技”收餐機器人,將于11月5日進博會開幕當天首度亮相。屆時,消費者輕觸餐桌按鈕即可呼叫收餐服務,云端任務調度系統將指派機器人前往餐桌收餐,進一步提升人效。
參觀盒馬2.0版機器人餐廳時,上海財經大學教授、上海市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勞幗齡看到,當送餐機器人走近顧客,大家紛紛拿出手機拍照發朋友圈,對顧客來說“拍照比吃飯更重要”。
勞幗齡對此表示,隨著消費升級人們不再一味地買買買,而是更加注重消費體驗,機器人餐廳帶來的消費體驗升級,能夠進一步激發消費潛力。
今年4月,盒馬鮮生CEO侯毅在2018中國連鎖餐飲峰會上提出疑問:為什么消費者總覺得菜品價格高?為什么就餐前需要用茶和冷菜打發等待時間?侯毅在大會現場表示,盒馬正在探索新餐飲,看看是否可以用新零售的經驗,為餐飲升級提供一種參考。
盒馬上海會展中心店是盒馬新餐飲實驗樣本之一。在記者看來,這家店對侯毅提出的問題做了某些探索,雖然細節還有待完善,沒事,快速試錯迭代正是互聯網的精神內核。
據盒馬鮮生高級物流專家劉慜介紹,盒馬機器人餐廳的數字化系統,可實現對每道菜每個加工環節時長的精準把控,還可追溯至加工人員,在優化出餐速率的同時保障食品安全。
換言之,機器人餐廳不僅減少了人力成本,通過其系統還可查出問題環節并加以優化,提升用戶就餐體驗。系統經過調試和優化以后,就可通過技術將流程固化下來。隨著盒馬機器人餐廳門店數量增加,這樣做將大幅降低門店管理成本,這部分費用可以讓利給消費者。
在盒馬會展中心店,餐廳的酒水是以超市價格售賣,這點和傳統餐廳很不一樣。據記者觀察,盒馬應該不會在意這部分溢價,“超市+餐飲”的復合業態讓消費者有了更多逛店理由,也讓店內的生鮮產品有了更多銷售出口。
盒馬杭州運河上街店開業時,消費者到店搶購海鮮
制作食物時,盒馬引入了微波蒸、烤和自動化炒菜設備,保證了出餐時間,比如盒馬方面稱11分鐘就可蒸熟一條魚,這個速率要比傳統設備快50%。
如果是在用餐高峰期,等位就不可避免。翁偉介紹,這時顧客可以先掃描二維碼拿號排隊;緊接著開始點餐,挑選好的海鮮經宰殺后會放入4度的恒溫冷庫;顧客就位后,系統再通過機械臂自動取出食材送往加工區,以此縮短等待時間。
大進口戰略
翁偉向《天下網商》記者透露,進博會期間,盒馬將在會展中心設置8個空投點,館內用戶可通過盒馬APP訂餐,下單后30分鐘之內,盒馬就會將食物配送至空投點。
天貓國際進出口事業部政府關系負責人王浩洋告訴記者,阿里巴巴參與進博會是調用了整個生態圈內的企業資源,除了盒馬鮮生,還有阿里云為會展中心搭建了智慧會展系統,無論展銷商還是采購商,通過3D虛擬展館就可查看會展中心布局,以便于開展展銷、采購的前期規劃。此外,阿里巴巴作為進博會官方合作伙伴,也將邀約200家世界頂級品牌商家參展。
最近幾年,阿里通過對市場及其生態數據的研究,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國民對于全球好商品的強烈購買欲望;另一面,海外品牌商也想更多更快地進入中國市場。
幾乎是在第一時間,阿里嗅到了政府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所釋放出的信號,還有個中商機。
2017年5月14日,習近平主席在 “一帶一路 ”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宣布,中國將從 2018 年起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舉辦進口博覽會是中國在新的形勢下堅持經濟全球化、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政策宣誓。王浩洋說,宣布進博會后沒多久,阿里巴巴集團高層就決定參與進博會,阿里巴巴是首屆進博會的官方合作伙伴。
今年3月,天貓總裁靖捷在天貓國際2018全球合作伙伴盛典上宣布,阿里啟動大進口戰略,天貓國際作為大天貓事業部之一,承載整個阿里大進口戰略的執行。 靖捷表示,這既是對國家戰略的響應,也是對品牌和消費需求的滿足。
據了解,首屆進博會,盒馬是唯一一家帶活鮮水產參展的企業。俄羅斯帝王蟹、波士頓龍蝦、美國珍寶蟹、英國面包蟹……這些采自全球、過去并不常見的海鮮將悉數參展。另外,盒馬海外直采團隊也將參加進博會,在家門口為中國消費者搜尋來自全球的優質生鮮美食。
我們可以預見,進博會期間(11月5日~11月10日),盒馬將向全球嘉賓及品牌商展示阿里新零售的技術與渠道。屆時參觀者不會少,機遇與挑戰同在。
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信息,進博會結束時間剛好與2018天貓“雙11”無縫對接,天貓“雙11”晚會也將在上海舉辦,這無疑有助于延長全球嘉賓及品牌商對阿里的關注時間。從“注意力經濟”角度看,這種“關注”是極其寶貴的資源。
創業之初馬云曾說:“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在阿里大進口戰略的語境下,不言自明,幫助全球品牌商打理在中國的生意是天貓國際一個方向性的任務。
具體而言,通過反向數據,阿里天貓國際要逐步引導其平臺上的品牌商走出跨境平臺,在天貓各渠道廣泛觸達消費者。
王浩洋說:“6天進博會只是一個窗口期,我們著眼于 ‘6+365’,通過進博會讓更多國際品牌商認識到中國市場巨大的消費潛力和需求,也讓中國的消費者和國內采購商看到更多全球好商品,之后我們再用整年的時間來挖掘其中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