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
我國學者發現低溫等離子體殺傷癌細胞的“攻防機制”
等離子體被認為是固體、液體、氣體之外物質存在的“第四態”,近年來在生物醫學領域顯示出廣闊應用前景。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在大氣壓低溫等離子體治療腫瘤方面取得新進展
免疫抑制劑裝上“開關” 器官移植后可智能給藥
對于器官移植患者來說,手術后都面臨著排斥反應,即體內的免疫細胞(主要是T細胞)會攻擊植入的器官。
專家:超級高鐵要可行 至少需突破幾大難
網紅名詞的“超級高鐵”,很難甘于寂寞。10月17日,超級高鐵公司Hyperloop One又“更新”進展:首次公布美國密蘇里州超級高鐵可行性研究結果
我國學者發現低溫等離子體殺傷癌細胞的“攻防機制”
新華社合肥10月23日電(記者徐海濤)等離子體被認為是固體、液體、氣體之外物質存在的第四態,近年來在生物醫學領域顯示出廣闊應用前景。近期
生命或可在星際間傳播 科學家認為銀河系可能在生物學上相互
去年,當一顆美式足球場大小的雪茄形天體Oumuamua進入太陽系時,它并非僅僅讓人們第一次看到了一塊星際巖石。根據一項新的研究,這也支持了
美開發出新型合金催化劑 3萬個電壓周期后仍活性良好
科技日報華盛頓10月16日電 (記者劉海英)美國布朗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合金催化劑,既可以減少貴金屬鉑的用量,又具有良好的性能,其
巨型真菌媲美購物中心
蜜環菌20世紀80年代末,研究人員在美國密歇根州上半島發現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種生物——巨型真菌。它占地37公頃,與明尼蘇達州布盧明頓市的
科學家支招如何喂養全世界
■本報記者 唐鳳基因編輯讓番茄重獲美味。當前,隨著經濟和技術發展,糧食產量連年增加,但全球糧食安全情勢仍不容樂觀。例如,全世界每年
科學家找到127億年前的巨大原初星系團
藝術想象圖:127億光年外的巨型原初星系團■本報記者 倪思潔在到達地球之前,這束光走了127億年。漫長的跋涉,加上宇宙的膨脹拉伸,讓它的
美藥管局批準血型基因檢測新方法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近日批準一種基因檢測方法,可更容易、精確地確定獻血者和受血者在ABO血型外的其他稀有血型,從而保證輸血安全。
研究揭示谷神星動蕩過去
一項研究顯示,由于谷神星地殼密度的變化,這顆矮行星在其歷史早期發生了重新定向。這樣的重新定向或可以解釋谷神星表面的一些裂縫和山脊的
兩個爸爸也能生孩子?! 中國科學家首次實現哺乳動物的孤雄
王樂韻攝孤雄生殖小鼠首次降臨人世。■本報記者 李晨陽距離下一個光棍節還有一個月,兩只公老鼠喜獲結晶的消息就在朋友圈里炸了鍋。中科院
實現“液態陽光”邁出關鍵一步
將清潔的太陽能轉化為可儲存、可運輸的燃料,是當今科學界圣杯式的難題。科學家曾提出液態陽光(即太陽燃料)的構想,以應對未來化石燃料枯竭
全球最大水稻基因庫獲長期資助
當植物育種者想要改善農作物的性狀時,他們會轉而尋求世界各地基因庫中儲存的生物多樣性。但是由于資金短缺,這些儲存種子和其他植物組織的重要倉庫通常狀況很差。
奧數有利于數學思維嗎
一邊是十多年來相關部門和地方三令五申“禁奧”,一邊是奧數越禁越火,甚至連當前的大學生也在咨詢暑期高等數學研討班事宜,儼然奧數已成為高等學府精英教育的一部分。
中國科大發現治療肝纖維化智能療法
日前,國際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納米》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梁高林、廉哲雄課題組的合作研究成果,報道了一種增強抗肝纖維化效果的新型策略
全球溫升限定從2℃調整為1.5℃意味著什么?
近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了《全球1 5℃增暖特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全球溫升2℃的真實影響將比預測中的更為嚴重,若將目標調整為1 5℃
洛馬展示概念登月艙:能運送4名宇航員+重復使用
據美國媒體報道,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公布了月球登陸艙的概念設計,這種可重復使用的登月艙可從環月軌道向月球表面運送4名宇航員和1 1噸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