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十周年,全球市場在近兩周也走出了一個驚心動魄的走勢, Vanguard集團中國區總裁林曉東日前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18年年會上表示,未來十年將處于一個“四低”的階段,即低經濟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較低的資產價格回報,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構建全球投資組合應該注意幾點:一是要有明確的投資目標,二是多樣化的組合分散風險是長期回報最重要的保障,三是投資成本與投資回報可能是負相關的,四是不能控制市場,唯一控制的是投資成本,投資成本控制越好長期回報就會越高。
他認為,構建一個全球投資組合時有四個支柱,一是市值加權的指數,二是靜態的偏離,三是主動選股,四是擇時。市值加權指數跟靜態偏離是戰略性的資產配置,是制定資源配置目標或者投資策略時最核心的組成部分。也可以用主動選股或者擇時增加整個投資組合的收益。
此外,構建一個全球的組合還需要考慮因素主要有三個級別:
第一級是影響力最大,這里的支出最主要就是負載管理需要資金的給付支出,成本就是投資管理費以及交易成本。
第二級就是風險因子,是否要加入主動投資,是否需要有另類投資等等,這個是在第二級作為整個投資組合的考慮。
第三級就是動態的資源配置以及擇時,不過這一級已經被證明在發達市場基本不太可能創造任何的超額收益。
不同的投資者在不同的投資目標項下投資構建組合方式不太一樣,林曉東指出,如果作為一個以總回報為目標的長期投資者,起點肯定是市值加權的主動投資加上靜態偏離主動投資跟另類投資構建長期組合,因為對短期的波動性可以有較高的忍受能力。如果投資者是負債驅動型,那更多的就要在乎短期跟長期的負債匹配,可能就不會關注市值加權的指數投資。如果投資者是保本型,更關注的是如何應對短期的波動,不會讓你本金受損失。最后投資者要求絕對回報,更多應是通過另類投資的方式獲取絕對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