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際油價出現突然暴跌,紐約期油由10月初的每桶76.9美元,到11月23日12點時下跌為每桶53.33美元,下跌的幅度超31%。布倫特油由10月份高位的每桶約86美元,急挫至11月21日的63美元左右,跌幅超過了27%,令市場大為震驚。
易憲容
國際油價在短短的一個月多一點的時間里,突然間由多翻空,市場由大牛市立即陷入了熊市。在筆者看來,國際石油市場價格之所以轉變得這樣快、這樣急,不是市場供求關系所導致,根本上是由國際油價的投資屬性所主導,即市場預期價格上漲時,石油的價格會上漲越來越快,漲幅也會越來越大,如果市場預期價格下跌時,石油的價格會越跌越快,下跌的幅度也會加大。
就目前來說,影響國際油價市場預期的主要因素包括:全球對未來石油供求關系的預測和對經濟增長的預測、地緣政治的影響、石油代替性產品未來發展趨勢、歐佩克石油組織及非歐佩克石油組織通過產量來操縱石油價格等。
對于全球未來經濟增長情況來看,特別對于2019年的經濟增長情況來看,無論是IMF還是一般的國際投資銀行,都認為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形勢并不樂觀,美國、歐洲、日本、中國等都是這樣。即使是目前經濟增長強勁的美國,2019年的經濟增長也可能見頂并逐漸下行。在這種情況下,全球各國的經濟增長都可能下行,甚至出現衰退。如果這些主要經濟大國出現了經濟衰退,那么全球對石油的需求會全面下降,從而導致油價下跌。
地緣政治對國際石油市場價格之影響,是這些年一個重要考量,特別是對中東產油國地區而言,這種影響更是無可復加。比如最近沙特阿拉伯記者遇害事件、美國撤出伊朗核談判協議,與兩個全球最大產油國相關兩大事件,應該對油價會產生的巨大的影響。但是,兩事件處理總算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沒有對市場產生巨大的影響,反之,讓過度緊張的地緣政治問題得到的緩解。
有分析認為,這次油價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快速下跌,下跌幅度達到三成,國際油價陷入了熊市,但這并非是沙特及伊朗的“功勞”,主要是由國際石油供求關系所導致。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最新公布數據,上個星期原油庫存增加490萬桶,已連續第九個星期上升;美國今年原油產量飚升25%,達到破紀錄的每日1170萬桶。原油市場供應過剩,需求卻沒有跟上。可以預期,如果歐佩克石油組織無法達成減產協議,國際油價難有機會出現轉勢。也就是說,在目前的態勢下,只要石油輸出國組織沒有達到石油減產的協議,國際市場的石油供應情況就是供求不平衡,供大于求。
但是,這只是一面之說,因為目前國際市場的情況與上個世紀有很大不同。這種不同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個方面就是隨著早幾年國際石油市場價格快速飚升,國際上許多新的替代石油的能源已經逐漸地開發出來,如電動汽車、煤炭液化等。而且各種節能技術也大行其道。另一方面就是美國頁巖氣的開發,對國際石油市場的影響與沖擊不可忽視。美國早已實現由石油進口國到石油出口國的轉變,都是頁巖油的功勞。也就是說,只要油價保持在60美元左右的水平,頁巖油開發就有利可圖,其產量就會快速增加。所以,就這兩個方面來看,國際油價想通過減少產能來操縱油價的可能性已經全面弱化。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如果國際市場油價上漲預期改變,其持續下跌的概率會越來越高。國內投資者對此要密切關注。
還有,國際油價下跌,投資者一定要把上市公司與油價關聯性的關系弄清楚,是正向關系還是負向關系。比如石油公司是負向關系,而運輸企業,特別是航空企業,發電企業等又是正向關系。這種關系不同,也決定了投資者如何取舍。國際油價如此巨大的變化將影響整個的資產價格,投資者同樣要密切注意。(中新經緯APP)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