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一家熱干面店內,工作人員正在忙碌河南商報記者左冬辰/攝
今年3月初,河南商報關注了鄭州餐飲界“巨頭”之一熱干面店復工情況。彼時,各行各業復工不久,加上一些市民對貼有“武漢”標簽事物的敏感,不少熱干面店生意不理想,甚至有店鋪恢復營業第一天,一單生意沒做成。
時隔將近一個月,武漢疫情緩解,鄭州也恢復了堂食,這些熱干面店有沒有“滿血”復活呢?
吃客說
為愛吃狂付先生:
鄭州高新區市民付先生和女朋友逛街一上午下來,又累又餓,在女朋友主張下,兩人來到豐樂路興隆鋪路口附近,準備在這里的一家“九頭鳥熱干面”店用餐。當女友提出吃熱干面時,他一口答應。明明已經是下午兩三點了,還有不少人在排隊,為了吃上那頓熱干面,為了愛情,他排了20分鐘隊。
這面真香朱先生:
“我覺得大部分人心里明白,但就是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想法。”在今年3月初的采訪中,市民朱先生跟河南商報記者開玩笑說,那段時間專挑“不正宗”的,想要避免與武漢有交集。不過,自恢復堂食以來,他已經吃了四五次熱干面,“現在想想,自己當時挺可笑的,自我防護有點過度了。”
鐵桿面友蘇先生:
市民蘇先生是熱干面的骨灰級愛好者,這次的疫情不僅沒有阻擋他對熱干面的喜愛,反而讓他學會了熱干面制作手藝。
說起疫情對熱干面的影響,蘇先生不以為然:“要理性思考,不要給食物打標簽,而且熱干面這么好的美食,經濟實惠,為什么要辜負呢?”
在家做飯韓先生:
不過也有一些市民仍然保持著慎重的態度。例如家住惠濟區的韓先生,曾經在武漢讀過書,非常喜歡熱干面。最近這段時間,他想吃熱干面,會回家自己做,“也不是針對熱干面,現在所有外面的飯店我都是盡量不去,也不點外賣,畢竟疫情還沒有完全過去。”
商家說
恢復堂食后生意好了很多位置:經五路沿線
“我店里的生意恢復得七七八八了。”老板王先生說,因為面食不適合外賣,剛恢復營業那些天,只能做外賣,所以生意不是很理想。但自鄭州恢復堂食以后,店里的生意好了很多。現在一天下來,光熱干面能賣八九十份。
外賣訂單比平時下降一半以上位置:花園路某商場內該連鎖熱干面店工作人員稱,從2月25日恢復營業以來,每天都能接到相應的外賣訂單,但是比平時下降了一半以上,“現在恢復堂食有幾天了,也有一點改善吧。”
跟平常一天的銷量差不多
位置:豐樂路興隆鋪路口附近
老板吳星(化名)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前些天只能送外賣時,店鋪一天能接到100多單,“跟平常一天的銷量差不多。恢復堂食后,開門營業的飯店越來越多,我們的銷量稍微降低了一些,但隨著疫情緩解,很快應該就會好轉。”(韓忠林劉鶴洋)
關鍵詞: 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