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自然·通訊》雜志21日發(fā)表的一項行星科學最新研究,日本天文學家團隊確認,在大約8億年前,月球遭遇了流星體(較小的小行星)的轟擊。而通過隕石坑標度律和碰撞概率的研究表明,一顆超過4億億千克的小行星與地球發(fā)生了碰撞。
日本大阪大學天文學家寺田健太郎及其同事,此次利用來自日本宇航探索局的月球探測器“月女神”的數據,估算了月球表面直徑大于20公里的59個隕石坑的形成時間。“月女神”探測器于2007年發(fā)射,其成功幫助日本在登月之路上邁出了第一步。“月女神”搭載的觀測儀器達15種之多,可分析月球化學成分構成、礦產分布、地表特征等等,而其所采集到的數據,均用于研究月球起源并幫助推斷地球演化過程。地球上的侵蝕和表面更新過程,使科學家們研究古代流星體撞擊以及確定其日期變得有難度。不過,還可以通過另一種方法來了解這些撞擊,那就是研究月球上的隕石坑,因為在月球上,風化和侵蝕的影響大大減少。
此次研究團隊根據探測器的數據發(fā)現,在大于20公里的59個隕石坑中,有8個隕石坑是同時形成的,包括哥白尼隕石坑。根據對哥白尼隕石坑釋放物質的放射性測年結果,以及從一些阿波羅任務的撞擊玻璃球粒(隕石撞擊形成的玻璃珠)中獲得的數據,他們得出結論:月球在大約8億年前經歷了一次小行星雨。
根據碰撞概率,研究團隊分析表明這些流星體的總質量約為成冰期(約7.2億至6.35億年前)之前造成??颂K魯伯撞擊事件的隕石的30至60倍。
與此同時,研究人員作出推測,既然月球上發(fā)生了小行星雨,那么地球上肯定也發(fā)生過類似的事件,他們利用隕石坑標度律和碰撞概率表明,一顆質量為4億億至5億億千克的小行星與地球發(fā)生了碰撞。
關鍵詞: 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