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總裁王傳福哭了,但他心中一直憋著一口氣
文 | 華商韜略 600
“2019年凈利潤只有16個億,但是在研發上,還是投了84個億。”
【資料圖】
“要想發展新能源,沒有核心技術是不行的。”
“這是比亞迪造車的故事,也是中國品牌造車的縮影。”
2023年8月9日晚,在比亞迪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的發布會現場,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在會議致辭中數度哽咽。
如今已經塑造多個第一的比亞迪,在20年的艱苦奮斗中,往往帶有一抹濃烈的中國色彩。
比如,2021年,比亞迪在進軍歐洲、拉美時,仍然堅持使用中國朝代命名,車內的各種按鍵同樣堅持中文標識。
在人們爭論、擔心“中文是否不夠洋氣,是否影響銷量”時,王傳福卻顯、得尤為憤慨,甚至如同獨裁者一般決斷:“中華民族一個顯著特征就是漢字,為什么不能用?出了錯我承擔,我舍得這點銷量。”
追根溯源,王傳福其實心中一直憋著一口氣。
2021年3月,在王傳福與俞敏洪的一次聊天中,王傳福回憶起這樣一件往事。
早年間王傳福出國時,備受侮辱,不論是美國還是英國,總是認為他會賴在當地不走,甚至將王傳福關到一間小黑屋中盤問。
從那時開始,王傳福就堅定地認為“我們中國人不笨,我們的產業不會比你差,甚至比你還好”。
或許也正是這種信念,才讓王傳福沒有像其他車企那般,去購買零件組裝賣車,反而是另辟蹊徑,堅持整車研發。
也就有了如今唯一一家能夠將電池、電機、電控同時做出核心技術的比亞迪。
而如此強大的研發、制造能力,也讓王傳福異常豪邁,甚至喊話:“只要國家有需要,我們可以調動所有供應鏈,什么都可以造。”
這不是一句空話。
疫情期間,中國最缺乏口罩時,比亞迪就發動了3萬多名工程師,3天畫出圖紙,7天做出口罩機,2個月日產1億只口罩,3個月成全球最大口罩工廠。
2020年,美國制裁中國半導體,早年間成立的比亞迪半導體又大放異彩,在2021年成功自主研發并量產1200V功率器件驅動芯片BF1181,一舉打破日本三菱幾十年的壟斷。
而當富士康在美國的影響下,停止給小米、華為代工時,也是比亞迪率先站出來,將這些代工訂單照單全收。
二十年來,比亞迪多次經歷生死時刻,幸而王傳福的滿懷赤誠從未因此而改變。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