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在上財,有一批勇攀科研高峰躬身踐實的學生,他們在科研的道路上砥礪前行,以精益求精的信念無畏前進,用求索和實踐勾勒人生藍圖,用勤奮和汗水譜寫青春華章,他們就是上海財經大學第七屆“學術之星”。讓我們一起走近他們,聽聽他們的成長故事。
王禹
wang yu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01
個人簡介
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院2019級會計學博士生,研究方向為科創板注冊制改革與esg,導師為薛爽教授。
博士在讀期間在《管理世界》《會計研究》《審計研究》《財經研究》,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studi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erging markets等國內外權威期刊接收或發表9篇論文。主持1項上海財經大學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曾獲上海財經大學優秀學生,碩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泰隆銀行獎學金以及一等學業獎學金等榮譽。
02
發表論文
[1]薛爽,王禹*:《科創板ipo審核問詢回復函與首發抑價》,《管理世界》,2022年第4期。
[2]王禹*,王浩宇,薛爽:《稅制綠色化與企業esg表現——基于《環境保護稅法》的準自然實驗》,《財經研究》,2022年第9期。
[3]薛爽,王禹*:《科創板ipo審核問詢有助于新股定價嗎?——來自機構投資者網下詢價意見分歧的經驗證據》,《財經研究》,2022年第1期。
[4]王禹*,陸嘉瑋,趙洵:《債券市場參與者認可董事高管責任保險嗎?——基于公司債券發行定價的經驗證據》,《會計研究》,已錄用
[5]胡國柳,王禹*,胡珺:《減稅政策會影響審計師風險應對行為嗎?——基于簡并增值稅稅率政策的準自然實驗》,《審計研究》,2022年第4期。
[6]潘俊,王禹*,王亮亮,王博森:《城投債與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定價差異及其機理研究》,《會計研究》,2018年第9期。
[7]潘俊,王禹*,景雪峰,余一品:《政府審計與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定價》,《審計研究》,2019年第3期。
[8]wang yu, lu jiawei, zhao xun:《do bond market participants care about directors’ and officers’ liability insurance?——empirical evidence based on the pricing of corporate bonds》,《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studies》,2022,volume 10,issue 3
03
獲獎感言
科研之路是艱辛且坎坷的,所能做的就是保持對學術的熱愛,享受攻克難題的興奮與喜悅,慎思篤行,靜待花開。
04
個人學術歷程
守得云開見月明,靜待花開終有時
2019年9月,我進入上財讀博,開啟我的科研生涯。老師常常教導我,寫一篇論文前,要多問問自己以下三個問題:研究什么?怎么研究?貢獻在哪里?簡單來說,擬研究的問題是實踐中提煉的,還是從已有文獻中啟發得出的;其次研究的方法是否科學嚴謹,度量指標能否準確地刻畫這種現象;最后,這篇文章有何增量貢獻,在現有理論框架體系下放在什么樣的位置。經過三年的科研生活,我認為回答以上三個問題需要廣泛閱讀,打好理論基礎,修煉科研內功。
入學那年恰好遇到中國資本市場注冊制改革,因此博士階段的第一個研究方向就是關于科創板的注冊制。然而,ipo作為公司金融領域經典的研究話題,加之國外關于資本市場注冊制的研究相對較為成熟,我意識到如果僅僅用科創板的數據重新檢驗一遍已有的經濟理論,增量貢獻是有限的。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博士第一年我沒有著急落筆寫文章,將大量的時間用于閱讀國內外經典文獻,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經典文獻到最新大咖的工作論文都閱讀了一遍,細致體會ipo領域文獻的發展脈絡,同時梳理了中國新股發行制度的變遷,回顧了審批制到核準制再到注冊制的發展歷程,最終形成了博士期間第一篇論文并發表在了《管理世界》上。在第一篇論文寫作的同時,我關注到了科創板獨特的機構投資者網下詢價場景以及ipo后短期內股價劇烈波動的現象,陸續形成了第二和第三篇論文,并圍繞科創板制度改革與資本市場定價效率完成了我的博士論文。
記憶猶新的是2017年參加上財暑期學校時靳慶魯教授分享的毛竹故事:“毛竹用了4年時間,僅僅長了3厘米,但從第5年開始,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瘋狂地生長,僅用6周,就長到了15米。其實,在前面的4年,毛竹將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數百平方米。做人做事亦是如此,不要擔心付出得不到回報,因為這些付出都是為了扎根,等到時機成熟,你會登上別人遙不可及的巔峰”。學術科研亦是如此,雖然短期內發不了文章,但終歸有一天會反哺于你。
青山座座皆巍峨,壯心上下勇求索
學術科研貴在堅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不可取的,熬夜讀文獻亦是不可持續的,應將科研融入生活,作為生活的一部分,每天有規律地進行閱讀和寫作。更為重要的是,保持一顆平常心,遇到學術挫折不要氣餒,畢竟成功只是一時的,失敗才是主旋律。人生路上,應對失敗的態度與方法把人分成了不同的樣子,有人被失敗擊垮,有人能遇挫越勇。既然選擇遠方,我們要享受科研生活帶來的喜悅,又要能夠接受拒稿帶來的打擊,以平常心去面對,反思科研生活中的不足,在不斷改進中成長。
我要特別感謝我的博導薛爽教授,感謝她三年來耐心的指導。我深知自己的基礎不是很好,科研寫作中出現許多基礎性問題,但老師沒有不耐煩,反而用心幫我思考如何解決研究難題,逐字逐句幫我修改文章,讓我體會修改過程。平常遇到與我研究話題相關的文獻、政策、專家講座以及公眾號文章等,都會第一時間推送給我,在此過程中我飛速成長。老師嚴謹的治學態度同樣令我嘆服,我將以老師為標桿,爭做一名合格的科研工作者。
最后,想以汪國真的詩與大家共勉: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導師
薛爽
xue shuang
01
導師寄語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祝賀王禹榮獲學術之星提名獎,希望王禹同學在未來的學術生涯中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腳踏實地,做一個令人尊敬的學者。
02
指導感悟
指導博士生,是一項痛并快樂著的工作。所謂“痛”,是學生們的壓力自己也感同身受; 當然更多的是快樂,看到他們從研究小白不斷成長為勤于思考,敢于質疑的優秀學者,是作為老師的我們最幸福的事情吧。
03
育人理念
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
來源 | 上海財經大學研究生會
編輯 | 李京爍
上觀號作者:上海財經大學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