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華為麒麟9000S處理器為8核12線程,手機端用上超線程,確實有很多令人遐想的點。在我看來麒麟9000S這款芯片本身戰略意義太大,超線程我認為也有一定作用,只是相對來說作用沒那么明顯。極客灣在測試視頻中提到,麒麟9000s的超線程可能是上泰山核“順手為之”導致的。
麒麟9000s與麒麟 9000一樣采用的是 1+3+4 物理核心,但華為在架構上應該是沿用了自家鯤鵬服務器處理器的泰山架構,Taishan V110 是一種基于 ARM 架構的處理器內核微架構。
它是由華為公司開發的,主要用于其服務器產品。Taishan V110 處理器內核微架構包括多個核心,每個核心可以支持多線程。它還采用了創新的 L3 緩存技術,以有效提升數據傳輸速率。華為給麒麟9000s大核和中核都搭載了手機端的超線程,所以物理核心變成 1*2+3*2+4 就變成 12 了。
目前的這個環境下,超線程技術只能用于提升多核跑分,在實際使用中可能除了軟件打開的瞬間比不開超線程快點以外,其他根本沒有實際的應用。別說麒麟9000S的8核12線程了,就算是常規的8核8線程,絕大多數時候應用都沒法真正用滿8個核心,還不如節省一點功耗,讓單顆核心跑更高的頻率來的更加實用。這個時候還真的就是那句老話了“跑分不代表體驗”。
比如沒開超線程之前,有兩個會占用單核30%的任務,系統會將他們分別分配到物理核心1,物理核心2,每個核心執行完之后等待下個任務,浪費了140%的資源,開了超線程后,系統將他們分配到邏輯核心1,邏輯核心2,物理核心1執行完邏輯核心1的任務后,還有70%的空閑資源,于是將邏輯核心2中的任務也做掉了,物理核心2就可以執行其他任務,核心1的利用率提高一倍,總的來說,可以提高單核利用率,但不能提高性能,也不能降低功耗。
真要說期待的話, 還是希望 Speedometer 分數能像樣點, 這個分數更能反應日常生活類應用(或者說微信小程序)的性能表現。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