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園
氫燃料電池飛行車概念模型發布 能飛行更長時間
未來,人們也許會駕駛飛行車完成日常通勤。美國阿拉卡科技公司設計的一款名為Skai的六旋翼概念飛行車,使用氫燃料電池替代普通飛行器電池
北京新機場線時速160公里架空剛性接觸網成功試運行
我國架空剛性接觸技術日前取得新突破,填補了此領域國內外的技術空白,為地鐵建設打開了新空間。該技術可以最大程度減小隧道的開挖斷面,降低土建投資成本,具有廣闊市場前景。
AI尋親! 科技向善讓AI更有溫度
空姐一次次催促坐在即將起飛飛機里的李新關上手機,最后時刻四川警方電話里傳來的這個消息,讓他興奮不已!電話那邊傳來一陣歡呼聲,甚至還有哽咽聲。
人類探測器繞行目標天體軌道再創新低
美國第一個小行星采樣探測器奧西里斯-REx再次創造了人類飛行器對目標天體的最近距離繞行紀錄,由此前其創造的1 3千米軌道高度紀錄,降至僅680米。
一種全新量子物態被首次證明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院士及其同事陳宇翱、姚星燦與合作者組成的研究團隊,首次在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中觀測到了極寬的d波勢形散射共振
新政影響企業投資熱情 我國風電光伏發電步入競價時代
“此次放開競爭,新能源電價下降是必然趨勢,極有可能會促生新一輪行業大洗牌。”6月2日,談及最新公布的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將采取競爭配置
全國科學傳播發展指數報告出爐 北京市排名榜首
科學傳播發展指數是國內首個衡量地區科普事業發展狀況的指數工具。記者日前從上海科普教育促進中心獲悉,最新發布的《全國各省(市)科學傳播發展指數報告》(以下簡稱SCDI)顯示
用科學精神創造鹽堿地上的奇跡
“春天白茫茫,夏季水汪汪,只聽耬聲響,不見糧歸倉”,這曾是河北曲周農業生產的真實寫照。面對28萬畝鹽堿地,中國農業大學的師生打響了一場沒有硝煙的科技戰役。
減肥照樣增產 新型磷肥讓土壤磷素“動起來”
“我算了一筆賬,施用美麟美可比施用普通磷酸二銨減少30%的投入量,人工也減少,投入的成本減少,還能保證產量。”
“水立方”將變身冰壺館,服務北京冬奧會
“水立方”將變身冰壺館,服務北京冬奧會。2日,科技日報記者走進國家游泳中心,探訪世界首個在泳池上架設冰壺賽道的工程。“水立方”也將成為世界唯一既舉辦夏奧會比賽,又舉辦冬奧
“雪龍2”號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開啟船舶航行試驗
隨著清脆的汽笛聲,按照原定建造計劃,5月31日,“雪龍2”號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開啟船舶航行試驗。
稀土鐵合金應用鋼鐵材料獲突破 可解決眾多難題
記者2日從包頭稀土高新區獲悉,中國北方稀土(集團)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方稀土)的稀土鐵合金在牌號鋼、鑄鋼、特鋼中應用取得新突破。
北京雜交小麥團隊在南陽發現新組合 制種產量提高10%
“在中試階段,我們選育的制種雜交小麥畝產從300公斤提高到400公斤,實現了較大突破。”近日,在位于河南省南陽市鄧州湍河辦事處的國家項目雜交小麥產業化基地里
云南天文臺:Rastall引力理論在星系尺度合理
記者2日從中科院云南天文臺獲悉,國際著名雜志《皇家天文學會月報》在線發表了該臺研究人員對一種修改引力——Rastall引力在星系尺度應用開展的理論分析和觀測約束研究
系留浮空器創紀錄 升空可達海拔七千米高度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23日發布消息說,該院利用新技術研制的系留浮空器已正式應用于在納木錯開展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中
無人駕駛技術智能化加速 汽車廠商與互聯網企業加速布局
左拐、避讓、倒車……武漢的測試道路上,一輛無人汽車一氣呵成完成了上述動作,而操控這輛汽車的人卻在1000多公里外的天津。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 為牽頭大科學計劃樹立規范
天安門廣場向西約15公里,形似一只羽毛球拍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大部分結構由北向南臥在地下,它由一臺長202米的直線加速器、一組共200米長的束流輸運線
長征火箭第300次騰空而起 中國航天翻開了新的歷史篇章
2019年3月10日0時28分,當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第300次騰空而起,圓滿完成發射任務,中國航天翻開了新的歷史篇章。
抑制基因p53缺失或者發生突變 增加腹主動脈瘤發病風險
正常情況下,適量減少碳水化合物,即主食攝入是一種防止腹主動脈瘤形成的非藥理學干預手段。然而,來自陸軍軍醫大學陸軍特色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