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茫茫人海找不到了,就沒想到會找回來!今天早上接到民警電話,我哭得稀里嘩啦!”
市民殷女士的銀梳子遺忘在了2號線車廂內,這是一位故人送給她的禮物,對于殷女士來說,有非同尋常的紀念價值。軌交民警急群眾所急,想方設法尋找,幾經周折終于找到撿拾人。當殷女士從民警手中取回失而復得的銀梳子,激動得連聲道謝。
遺失物品尋回率超過八成
(資料圖)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上海軌交警方通過一線走訪、座談交流等方式開展調查研究59次,走訪一線車站46次,問計于民,了解乘客普遍關切的問題和反映強烈的問題,同時與申通地鐵等單位開展多次座談交流,鎖定了乘客反映最為普遍的物品遺失等急難愁盼問題。
在此基礎上,軌交警方排摸分析乘客容易遺忘物品的重點部位,如車廂座位及置物臺、站臺座椅、安檢機處、地鐵售票機、廁所等部位,研究細化制定了《進一步做好遺失求助類警情處置工作規范》,提煉經驗細化措施,做到辦實事、解民憂。
“我們嚴格落實‘有案必甄、有贓必追、有難必幫’閉環處置要求,對被盜物、遺失物一視同仁,窮盡‘人力+科技’手段,第一時間追尋遺失物品、第一時間返還群眾財物,讓市民乘客在每一起案事件中感受到城市溫度。”軌交總隊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何水英向記者介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上海軌交公安累計為群眾尋回失物857件,挽回損失334.6萬元,遺失物品累計尋回率達82.4%。
半小時尋回20萬元鉆石手鏈
今年5月1日傍晚6時許,乘客黃女士來到1號線蓮花路站求助:她佩戴的一條價值20萬人民幣的鉆石手鏈在車站遺失。
站區民警仔細詢問黃女士當天的路線軌跡,通過查詢視頻發現進站前手鏈未掉落,民警推斷地鐵站內遺落手鏈的可能性較大。警方立即調閱車站內公共視頻錄像,仔細查看每一幀視頻,卻發現此時黃女士手腕上已經“空空如也”。
民警由此判斷,關鍵節點應該在進出閘機的那一刻。果然,黃女士回憶起進站時由于閘機不順暢曾被攔截,手鏈很可能因此掉落。民警立即和黃女士來到進站閘機處搜尋。報案僅僅半小時,民警果然在進站閘機區域找到了黃女士遺失的鉆石手鏈,物歸原主。
3小時遺失手機完璧歸趙
5月7日下午2時許,軌交龍陽路站民警接到乘客林先生求助:下午1時30分許,他將手機放在地鐵站洗手間內忘了拿,十分鐘后返回已經不見。
民警立即調閱車站公共視頻,發現十分鐘內進出洗手間的乘客不止一名,其中一名深色上衣的男子“左手一部手機、右手一部手機”,引起了民警注意。視頻追蹤發現,這名男子乘坐7號線前往花木路站,民警根據他的體貌衣著特征,研判分析男子的出行軌跡,大膽猜測他是前往新國際博覽中心參觀展會,極有可能仍會乘坐地鐵返程。
當日16時,民警前往花木路站守候,一個半小時后,迎來閉館客流峰值,人潮人海中,民警火眼金睛地一眼找到撿拾手機的男子將他攔截下來,取回了遺失手機。
【警方溫馨提醒】
根據統計,軌道交通區域最易遺失物品的地方是車廂內部,很多乘客喜歡將自己的隨身物品放置在座椅上或座椅下,包括車廂內的置物臺,著急下車容易忘記拿;地鐵售票機、安檢機及站臺座椅處也是乘客較易遺失物品的地方。
軌交警方提醒:乘坐地鐵時,請保管好隨身物品,別做“馬大哈”。一旦發現物品丟失,可聯系地鐵工作人員或通過上海地鐵官方網站“失物招領”平臺掛失遺失物品。如遇緊急情況,可向軌交警方求助尋找。
新民晚報記者 潘高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