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深圳兩年了,一直想帶孩子去知名景點看看,但始終沒舍得去。”務工人員阿華感慨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截至2022年底,深圳市新市民群體達1378萬人,占比常住人口的75%,新市民群體人數及占比均列全國第一。一代代深圳新市民用辛勤的汗水拼搶出了享譽全國的“深圳速度”,鑄就了“深圳奇跡”。但務工人員、畢業生、小微企業主等“新市民”由于收入不穩定及金融資源可得性差等原因,在充分享受民生服務,充分領略城市生活等方面,往往更需要金融支持。如何為阿華這類“抱薪者”提供更多便利,讓他們從匆匆過客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用“一張小卡片”給出了新市民美好生活的新方案。
民生服務一卡通達
社保卡是民生金融服務的基礎性載體,近年來,深圳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大力推進社保卡居民服務“一卡通”,號召各大銀行開展專項宣傳,提升社會大眾對社保卡的認知度。對于深圳這個人口凈流入的超大城市,社保卡居民服務“一卡通”的需求迫切且多元。“服務大多數人而不是少數人”是建設銀行新金融理念的核心內涵。聚焦新市民群體普惠服務,深圳建行率先行動,“行動”不止于宣傳,而是用新金融庖丁解牛的“手法”,將民生服務與金融服務兩相組合,重新定義“建行版社保一卡通”。充分發揮社保卡作為新市民與銀行天然連接的優勢,聯合深圳各大商家、景區,將交通出行、生活消費、旅游觀光、文化體驗等福利加載之上,帶著社會做公益,真正讓新市民“來了就是深圳人”,讓社保卡成為服務大眾美好生活的綜合載體。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新市民在深圳工作、創業、生活的底氣。
2022年,辦理建行社保卡可領雞蛋、話費;2023年,福利升級為出行必備乘車券、生活必須商超優惠券、地標景點門票立減等,截至目前深圳建行社保卡已累計為58萬市民提供民生福利。
阿華辦理完建行社保卡后,領了8張地鐵乘車券和20元景區門票優惠,她計劃周末帶小孩去深圳景點走走逛逛。
線上辦卡,全國郵寄
“手機上簡單幾個操作步驟,社保卡就送到了手里!”市民李先生連連稱贊。
過去,辦卡速度慢、多次往返跑很常見。為提高新市民辦卡效率和便利度,深圳建行通過優化社保卡發卡流程、搭建社保服務云平臺,引入人臉識別、證件識別等技術,實現“參保+繳費+辦卡”一站式7*24小時線上辦理功能;同時,借鑒互聯網電商平臺運營模式,將金融服務與物流服務打通,創新性實現社保卡“線上辦卡+送卡到家”的服務模式,讓市民足不出戶便可完成領卡,打通辦卡的“最后一公里”;2022年底,深圳建行聯合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推出了金融社保卡集中制卡業務。將制卡時間再提速,將社保卡配送范圍升級至全國,服務能力顯著增強。給身處市外的需要通過社會保障卡領取工資、養老金和惠民惠農補貼等待遇的參保人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實現了在金融社保卡這項“常見”的銀行業務上,把“小卡片”做出“好體驗”。
“一張小卡片”僅是深圳建行解決好新市民群體急難愁盼問題的縮影,從城中阡陌到高樓大廈,還有太多建行的新金融故事發生。2022年,深圳建行探索城中村規模化租賃改造和專業運營,累計為10萬間租賃房源提供金融支持,助力新市民“住的不錯”又“住的不貴”;首創全國“數字人民幣+資金監管”預付式平臺保障新市民預付式消費資金安全;開展科技金融行動,加大對新市民創業就業的集中領域——科技企業的金融支持,截至2022 年末,已累計貸款支持了14452家科技企業,貸款余額1308.16億元……
深圳建行將始終踐行新金融理念,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如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所言,“我們在新金融的道路上,從略顯笨拙到越發堅定,始終懷揣著對千家萬戶的惦念,用一點點小的改變,匯聚成向上向善的金融之光,照亮服務社會的錦繡前途。”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