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廣東省粵科金融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廣東省風險投資促進會在廣州粵科金融大廈隆重舉辦“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風投創投高峰論壇”。在主題為“打造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共謀新時代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高端對話環節,來自投資界、產業界的多位嘉賓展開精彩對談。
一直以來,創投作為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布局發展未來產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資本引擎,對于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近期,廣東多措并舉加快構建全過程創新生態鏈,為開辟新賽道、塑造新動能提供科技支撐,這也是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相關資料圖)
在科技創新生態建設過程中,國有企業如何發揮撬動作用?大灣區對科技創新企業和創投機構來說有怎樣的吸引力?
中科院創投董事長吳樂斌、粵科金融集團副總經理吳鋒、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主任田宏、摩根士坦利中國基金董事總經理徐俊、云從科技聯合創始人姚志強與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副主任郭磊等嘉賓,就上述熱點話題進行了討論。
發揮國有資本撬動作用建設科技創新生態
粵科金融集團副總經理吳鋒表示,粵科金融是國內最早成立的創投機構之一。作為一家國有企業,要用好有限的國有資本來支持全過程科技創新生態建設,就必須發揮國有資本的撬動作用。具體來說,粵科主要采取這些做法。
第一,打造一批專業化基金集群來發揮國有資金的撬動作用。粵科目前總管理規模800億元,其中,粵科管理的71億元的廣東省創新創業引導基金,總規模已達580多億元,實現國有資本放大8.2倍,這就實現了很大的撬動作用。
第二,粵科通過投貸聯動來發揮金融資本的撬動作用。企業成長過程中不僅需要股權融資,還有債權融資。粵科與30多家金融機構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多家銀行和保險機構正與粵科洽談組建科創投資基金。同時,粵科旗下粵普再貸、粵科擔保、粵科港航租賃、粵科資產等公司通過與銀行合作開展債權融資服務,積極幫助中小科技型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
第三,通過拓寬投資鏈條來發揮資源的撬動作用。粵科充分發揮平臺優勢,主動跳出傳統“零敲碎打”的風投創投思維定式,沿著廣東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發展鏈條來集聚政府、科研機構、鏈主企業等多方資源。
第四,打造創投生態圈。在“粵科發布”廣東省首屆產學研招投項目對接會上,匯集800多個項目,項目融資總額約200億元,預計撬動社會資本超1200億元。
“我們認為,創投行業不能單打獨斗,我們搭建項目對接、產融對接、金融對接的平臺,匯聚各方力量,才能夠真正地促進創新,發揮國有企業的撬動作用。”吳鋒說。
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主任田宏介紹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的特色在四個詞,機制土壤、資金播種、人才開花、資源結果。創新中心希望通過機制的靈活配備抓住一些重點項目,然后用資金去投資培養。與此同時,在項目成長過程中,科學家把成果做成產品,可能最終的貢獻價值鏈不超過50%。想真正把產品推向市場,需要在專才和通才方面平衡,最終才能收獲好的結果。
“有很多人來找我們,是因為在其它地方融資困難,然后想從我們這里獲得項目經費的支持,這種并不是我們所看重的。我們要支持的是有技術含量的公司,它所做的產品有沒有可能變成一個行業?我們非常關注它的技術路線圖和產品路線圖。”田宏說。
田宏還對科技創業者提出建議,他指出,要充分利用在中國特別粵港澳大灣區,創業企業能夠快速落地的優勢。并且充分利用國家的“內卷”文化,“內卷”文化并不是完全的貶義,希望大家用更好的質量、更跨學科的技術來突破,將“內卷”卷得有點高質量。
科技創新企業與創投機構匯聚,共促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隨后,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副主任郭磊和云從科技聯合創始人姚志強從科技創新角度,介紹了目前具有引領性的科創技術,并談到大灣區對科技創新企業發展帶來的支持。
郭磊談到,從三個維度來看,目前中國汽車工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第一,從汽車工業的產銷量來看,2022年,在國內經濟最為艱難的時期,我國汽車的產銷量仍然創出新高,特別是出口遠超預期。第二,從技術角度來看,近年來中國不僅在傳統燃油汽車技術方面不斷更新迭代,同時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開始具有引領性。第三,汽車行業現在的薪酬也處于領先位置,甚至超過金融和IT。
但與此同時,中國汽車工業在很多關鍵技術的突破上,仍然面臨很大挑戰。“我們目前最核心的問題是‘缺芯’、‘少魂’。缺芯,是指汽車工業車載芯片的用量越來越大,我國在大功率芯片的設計研發上與國外企業的差距仍然較大。少魂,則是指操作系統,現在我國的車控操作系統仍是未被填補的技術空白。”
關于智能網聯在汽車上的應用,郭磊認為,其實智能網聯在傳統的燃油汽車依然可以應用,自動駕駛也能實現。但是新能源汽車變成了線控,都是電信號,相對燃油車控制起來更容易,因此是自動駕駛更好的搭載載體。
在談到大灣區時,郭磊表示:“我認為大灣區是非常好的技術交流陣地,國內和境外的技術都能在這里交融。同時還有資本的支持,對于技術發展而言,適度的資本泡沫可以為技術突破提供加持和助力。”
姚志強分享了最新的圖像識別技術趨勢,他表示,圖像識別技術現在正處于變革時期,未來很可能被跨模態的通用大模型取而代之。語音、語言、圖像都是通用大模型的基礎能力,因此從通用大模型的發展趨勢來看,未來圖像領域的應用會有更多突破。但也有一些領域屬于強行記憶,是沒有邏輯關系的,比如安檢的人臉識別,就沒有辦法用通用大模型解決,很可能還是小模型。
摩根士坦利中國基金董事總經理徐俊分享了自身機構的投資邏輯,他表示,過去20年,摩根士丹利的投資重點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之前的投消費、醫療健康,到最近五年里,摩根士丹利的投資都是圍繞硬科技展開,具體包括新材料、新能源、先進制造等。
比如新能源汽車是很大的賽道,在這個賽道上,中國企業不僅在中國領先,在全世界都是領先的,所以這個行業大有作為。現在,新能源汽車的滲透才剛剛開始。摩根士丹利將大量精力放在上邊,從產業鏈電池到整車甚至電池上游等都在做投資布局。
談及摩根士丹利的優勢,徐俊表示,摩根士丹利會在一個賽道深入投資,形成朋友圈,實現被投企業之間的協同。同時,摩根士丹利是一家全球化的機構,對出海的企業能夠帶來很多幫助。“既想要國際化又想走資本市場的企業,是我們重點的關注對象。”徐俊說。
作為本場對話的主持,中科院創投董事長吳樂斌也介紹了中科院創投的特點。他指出,中科院創投主要做科技領域的創業投資,不僅僅能夠給企業投資金,同時也十分注重給企業帶來科技創新的生態體系。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關鍵詞: